您的位置:首页 > 曲靖新闻 > 地方连线 > 文章信息 RSS

会泽 2.5亿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7540

简介: 会泽县为实现“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在积极主动争取上级各种专项资金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投融资2.5亿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5月22日,正式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国第12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会泽县为实现“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在积极主动争取上级各种专项资金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先后投融资2.5亿元打造历史文化名城。5月22日,正式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国第12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命名。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计99座,此后,又陆续增补了2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今年2月27日,江苏省泰州市被列为第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1995年会泽古城被列为云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该县1997年成立了名城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2000年由县委、县政府倡导成立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民间研究会,2007年成立了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古城被细划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外围环境保护区等区域。2009年11月,会泽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由省人民政府呈报国务院审批。

2010年9月13日,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会泽,就会泽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进行考察,会泽迎来至关重要的一次“大考”。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景慧组长带领下,专家组采取听、看、查、访、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会泽古城内会馆、街巷、民居、古墓、馆藏文物保护和建设情况,对会泽古城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调研。专家组现场调研后认为:会泽具备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之后,会泽修改制订更为科学、详尽的古城建设保护规划,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不改原貌”的原则,抓好文物古建的保护修复工作,以铜文化为主线,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工作。2011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在昆明听取了会泽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补充材料的说明,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后,同意会泽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国家专家组的考察。

该县先后投融资2.5亿元重点对会泽古城、 “八大会馆”、唐继尧故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对大海草山、会泽大地缝、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等景点景区进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各景区公路实现了油路或弹石路化。此外,会泽县摸清了古城区内现存古建筑数量及现状,并统一制作保护标志牌,对98处重点民居古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同时对县城内的344口古井、400余株古树进行普查登记。

会泽以其灿烂的铜文化而著称,因铜的开采、冶炼,社会经济几度繁荣,经济文化鼎盛一时,留下了建筑风格独特的十省八府会馆。据统计,会泽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67件。会泽会馆林立、寺庙众多,名居民宅独具特色,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曾建有会馆、寺庙108座,现存会馆、寺庙38座。以八大会馆为代表的会泽会馆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泽还有被称为“中华一绝”的斑铜工艺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颗印”、“二进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建筑的民居,书写出一部会泽建筑与文化融合的发展史;“关山万里运京铜”的历史画卷,绘制出了会泽铜商文化璀璨的篇章;“同乡结党”的会馆,“数教联宗”寺庙,缔造了会泽历史文化的“今古奇观”。

分享到:
编辑:admin

热点推荐
月关注排行
地方连线
微信图片分享
年度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