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曲靖新闻 > 房产家居 > 文章信息 RSS

昆明保障房将惠及36万市民 十二五将建35万套

来源:昆明日报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8131

简介:

用如火如荼来形容今年昆明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是非常准确和形象的。

  2011年昆明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124388套,截止到10月底,全市79个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累计完成投资约108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按照昆明市户均2.89人计算,今年新开工建设的城镇保障房将可惠及36万市民。

  公租房首度惠及“夹心层”

  位于杨林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公租房,是省、市公租房计划中首批实施建设的项目,首批496套于今年5月竣工交房。

  今年24岁的张敏是首批搬进公租房的住户之一,她和丈夫去年随企业搬迁入园区来到了杨林。“当时想着这里还很偏远,生活居住条件可能差,是做了一定吃苦思想准备的。”张敏介绍说,没想到今年公租房在园区建成后,她成为了首批住户搬到了这里。

  小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住宅面积60平方米以下,有阳台、卫生间,宽带、太阳能热水、有线电视齐全,租金约为8.5元/平方米,比市场价便宜很大部分。这让她们这些园区里工作的年轻人生活更加惬意,大家不必为住房问题而烦恼。

  “在园区工作的日子里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明年1月我就当妈妈啦,公租房里又会多了一个新‘租客’”,张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刚刚从附近买菜归来的张敏丈夫父亲,是一位来自富民半山区的农民,他去年和老伴也来到园区打工,一起照顾儿子及媳妇,一家四口人都生活在这里。

  看到家里陪同采访的住房保障局工作人员后,他忙着问公租房建设的相关信息,按照规定,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也有条件申请公租房。在他眼中,这里和农村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生活环境舒适,工作环境好,他已经一年多没回农村老家居住了。在这里,有即将诞生的孙辈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公租房给他带来了新生活。

  保障房小区越来越美丽

  张敏一家的幸福生活,城镇保障房首次惠及“夹心层”,这只是昆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缩影。

  据了解,2011年云南省下达昆明市城镇保障房124388套,其中实物建房112888套(廉租住房30000套,公共租赁住房25000套,城市棚户区50806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7082套),总建筑面积800.47万平方米,总投资253.1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城镇保障房建设总量的1.5倍。昆明市面临建设时间紧,土地需求量大,配套资金量多的巨大压力。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把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关注民生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对下达任务早谋划、早着手,提前认真研究和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昆明市调整强化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市长为直接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投融资平台公司主要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由县(区)长一把手负总责的协调推进机构。

  为确保完成今年大规模的建设任务,昆明市对下达的计划任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本着调动各方力量、强化政府统建、不搞层层向下分解的原则安排任务。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由市本级直接统建27642套,各县(区)负责统建和政企共建方式完成27358套;对城市棚户区主要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加快主城城中村改造来完成;对工矿棚户区主要通过发挥工矿企业的主体力量,搞好业务指导和行政服务来完成。

  为加快建设城镇保障房,昆明市还确立了“五个优先”的措施。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优先布局在城市交通干线或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二是优先安排政府储备土地用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优先安排落实专项资金、配置资源满足融资需要;四是优先做好各项行政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特事特办加以推进;五是优先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为后续公平分配、科学管理提供有效平台。

  此外,昆明市各级各部门还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并联服务。围绕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由住建部门牵头,加强与发改、规划、国土、招监、环保、财政等部门工作联系,项目前期行政审批工作变串联为并联,变等审批为催办审批,做到政策上无障碍、技术上无障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结对联系点制度,由市住建局确定专人,针对各县(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招投标备案、质量监督申报、施工许可证发放等各环节实行跟办、盯办、催办、督办、帮办,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市公租房公司申请国开行85.19亿元贷款,从组件上报到资金到位,前后仅用时两个月时间。期间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研究协调,做到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确保融资要件按时组件上报,如期通过审贷,得到了总行的高度评价。

  同时,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尽早开工建设,经市住建局与市招监办共同研究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后,对项目前期环评、水保、地勘等工作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选定编制单位,规划施工图设计邀请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监理单位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招标代理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极大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为各项目尽快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今,随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正发生根本性转变。城镇保障房小区在变,越来越美丽,地理位置越来越优越,建筑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城镇保障房住户的生活在变,曾经脏乱不堪的住处变成绿色整齐的漂亮小区,阴暗潮湿的小屋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单元房;城镇保障房群众的心情在变,曾经因房子带来的烦恼与不快变成了孩子的欢歌笑语、青年的甜蜜微笑,老人的幸福晚年。

 

昆明市住房保障能力已达82655户,城镇低保户已经应保尽保。

  2011年是“十二五”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开局之年,保障能力将新增124388户,使昆明市住房保障能力增加到207043户。 不只实现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也将保障大中专毕业的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者、城镇低收入家庭等群体。

  按照昆明市拟定的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城镇保障房35万套,覆盖100余万人。

海埂路附近正在建设中的保障性住房效果图 记者 张悦 摄

杨林工业园区公租房

秦大姐住上了有厨房和卫生间的配套房


工人用仪器检测保障房质量

  入住6年 幸福花园居者乐

  “新房子太好了!”2006年,一位小女孩搬进昆明首个交付使用的廉租房小区“幸福家园”时,四处巡视她的新家,开心的声音在新房子里回荡。

  6年过去了,幸福家园周边的环境更好了。小区大门外宽敞的沣源路已修好,云南农大新校区和教工宿舍就在隔壁,小区内商业店铺形成集聚,小区有统一的物管。

  昨日下午,幸福花园小区阳光灿烂,马大妈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清洗自行车。马大妈说:“这廉租房真是政府为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

  马大妈65岁,搬来幸福花园前,一家5口住在安康路红砖楼一间30多平方米的公房里。房子没有卫生间,家里只要来个人,睡地铺的人脚就要伸到床底下。不论谁起夜都要小心,别踩了其他人的脚。

  幸福家园廉租房申请工作启动时,马大妈的儿子向所在的金碧社区提交了申请,他有心脏病,单身,带着一个女儿靠每月310元的低保金生活。2006年幸福家园交房时,他们首批搬进幸福家园。家里一下子宽敞多了,每个人都可以有张床安稳地睡觉了。

  马大妈说,幸福家园的房子建筑面积有50.5平方米,套内面积30多平方米,有卫生间、厨房、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年下来房租400多元,加上物管费,一年交的钱总共在890元左右。房子的租金比市场上便宜多了。这样一套房子,到市场上租,400元钱连一个月都租不着。而且,这房子环境好,一睁开眼睛到处是绿茵茵的。

  现在愁的是低保金310元太低了,物价都涨那么多了,低保金还是没有涨。幸福家园没有通煤气,液化气烧不起,只敢烧电,小区集中了来自4个区的住户,不太好管理。

  8万人 实现应保尽保

  据昆明市住房保障局局长王冕一介绍,昆明市拿低保这部分最困难人群的住房已得到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有的像马大妈一样住进了廉租房,有的拿到了廉租房补贴。

  昆明市从2004年开始,以市政府统一建设幸福家园小区为标志,开始集中建设廉租房小区,以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问题。

  之前,昆明市对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只能分散安排,保障水平较低,住房不配套,像马大妈家住的房子,就不配套,房子的面积也小,一家人住着十分拥挤。

  2006年幸福家园小区1800套廉租房交房的同时,昆明市各县(市)区开始组织建设廉租房,廉租房小区模式在全市推开。2006年建设廉租房2601套,2007年建设1890套,2009年建设12000套,2010年建设20537套。

  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成廉租房31612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092户,完成子君村、蒜村、羊仙坡11241套经适房建设。同时,企业自建经适房达22225套。加上工矿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2010年底,昆明市住房保障能力已达82655户。

  在昆明市建设廉租房之初,昆明市制定了廉租房申请的两个门槛条件,一是住房人均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二是低保收入群体即人均月收入在312元的1.5倍,昆明市早在2009年就实现了低保人群住房的应保尽保。

  据悉,昆明市最低收入人群在8万人左右,如果按每3人一户算,2009年已建成廉租房15079套,发放租赁补贴12206户,已基本实现了低保人群住房保障的应保尽保。

  “十二五” 建设力度加大

  低保人群的住房得到解决后,“夹心层”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所谓“住房夹心层”,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月收入虽然超过312元的1.5倍,但总收入却不足以购买商品房的这部分人群。“夹心层”既够不着申请廉租房的门槛,又买不起商品房,住房问题长年得不到解决,尤以工矿企业老职工为多。

  同时,随着房价奇高,城中村改造和昆明全域城镇化的推进,新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蜗居、蚁族、房奴都是这部分群体住房尴尬状态的典型描述。

  2009年8月,省政府下达了保障性住房新的门槛标准,保障范围扩大了。之前要求是月入低于最低保障的1.5倍,昆明为425元,人均住房低于13平方米;后来放宽到月收入在980元以下、人均住房低于13平方米;昆明市的标准是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方米即可申请。举个例子,昆明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那么只要年收入低于1.2万、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3平方米,即可申请享受保障性住房。

  初步测算,“十二五”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400万人,按省里要求的30%的人群予以保障的指标算,有120余万人需予以保障。

  为此,昆明市制定了“十二五”保障房建设总目标为35万户。2011年是“十二五”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开局之年,计划建设124388套保障房。

  目前保障住房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近半。

分享到:
编辑:momy

热点推荐
月关注排行
房产家居
微信图片分享
年度关注排行